三月三日鸳鸯湖

鸳鸯湖水树边斜,槜李城东坐白沙。
三日风流仍郑俗,千秋修禊说王家。
美人罗袜怜芳草,公子银罂惜落花。
向夕轻桡回画舸,前洲新月傍残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三日鸳鸯湖》是明代王野(太古)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全文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三月三日鸳鸯湖》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王野(太古)。王野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诗歌创作,还在于他对于诗歌形式的探索和革新,对后世影响颇大。

  2. 诗歌原文
    鸳鸯湖水树边斜,槜李城东坐白沙。
    三日风流仍郑俗,千秋修禊说王家。
    美人罗袜怜芳草,公子银罂惜落花。
    向夕轻桡回画舸,前洲新月傍残霞。

  3. 诗歌解析

  • 鸳鸯湖:诗中的“鸳鸯湖水树边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湖水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和谐的一体。
  • 郑俗与王家:“三日风流仍郑俗”指的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风尚或习俗;而“千秋修禊说王家”则暗示着这个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王家可能在此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渊源。
  • 人物描写:通过描述“美人罗袜怜芳草,公子银罂惜落花”,展现了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中的场景,也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情趣。
  • 夕阳与月光:“向夕轻桡回画舸”和“前洲新月傍残霞”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景,以及夜晚时分的自然之美。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

《三月三日鸳鸯湖》作为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不仅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生活风貌,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