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西照

红山高占夕阳多,此景穷边有几何。
天未补时曾炼石,日将沉处谩挥戈。
花从火树光中落,鸟向丹霞影里过。
好幅画图牛背上,晚风横笛牧儿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山西照》是明代诗人王越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题、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创作时间与作者背景

《红山西照》的作者是明代的王越,字世昌,来自溶县(今河南省浚县)。王越博涉书史,诗歌文章援笔即成,且擅长骑射,有勇谋,官至兵部尚书。他的诗作中透露出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壮志未酬的豪情壮志。

作品主题与内容

《红山西照》以夕阳西下时的红山为画面背景,描绘了落日余晖中的壮丽景观。诗中的“天未补时曾炼石,日将沉处谩挥戈”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历史的感慨。诗中的意象生动,如花从火树光中落、鸟向丹霞影里过等,都体现了王越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艺术特色与赏析

《红山西照》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其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摹,以及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夕阳下的壮丽景致中。此外,王越的诗句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这在当时的文人作品中颇为罕见。

《红山西照》不仅是王越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也在思想情感上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