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黄氏松隐

高人无处隐逃真,来傍长松涧底眠。
几度清风松际起,自将吟响节钧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安庆黄氏松隐》是明代诗人王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王佐生平:王佐是明初的著名文人,字汝学,号桐乡,出生于临高(今海南)。他于正统十二年(147年)中乡举,后历任邵武、临江二府同知。王佐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还著有《鸡肋集》,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
  • 作品风格:王佐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见解。
  1. 诗词原文
  • 诗句解析:诗句“高人无处隐逃真,来傍长松涧底眠”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生在世,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
  • 意境阐释: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松林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安庆黄氏松隐》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
  • 思想内涵:诗中的“高人无处隐逃真”,暗含了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即使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也要坚守内心的信念和追求,这种思想对于今天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安庆黄氏松隐》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情怀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自然之美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