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并蒂莲三首 其一

阴阴夏木草堂幽,不尽闲情独倚楼。
风卷绿衣初却暑,露垂红粉解迎秋。
午眠隔岸鸳鸯稳,晚浴澄波翡翠羞。
遥忆故人池上乐,新凉鼓棹重淹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并蒂莲三首 其一”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名臣、文学家王鏊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是明朝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充满了丰富的政治与文学经历。王鏊出生于吴县(今江苏苏州),这一背景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视角和情感寄托。

  2. 作品原文及翻译:在这首诗中,王鏊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并蒂莲的美丽景象。诗的第一句“阴阴夏木草堂幽”,描绘了一个夏日的宁静场景,绿意盎然的草木环绕着一座幽静的草堂。而第二句“不尽闲情独倚楼”,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欣赏和对生活悠闲态度的追求。接下来,“风卷绿衣初却暑”,“露垂红粉解迎秋”两句更是将并蒂莲的生动形象与季节变化巧妙结合,展现了大自然与人类情感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通过想象故人池上的快乐时光来反衬自己的心境,以及在新凉天气中鼓棹游湖的情景,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3. 诗歌赏析:王鳌的《咏并蒂莲三首》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广泛赞誉。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高度的艺术性,又不失哲理意味。王鏊的这首诗作不仅展示了他作为文人的深厚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在面对自然时所持的态度和感受。这种对自然美的捕捉与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

王鏊的《咏并蒂莲三首》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不仅体现了王鏊个人的艺术造诣,也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对于喜爱古典诗词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个值得品鉴和研究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