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斋宫次仲山韵

炉烟起处望行宫,狭陛登呼拜舞同。
九色绣旗斜晃日,两行银甲俨趋风。
圜丘绝壑飞桥过,杰阁凌虚复道通。
获睹明禋夸盛事,不才深愧后诸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祀斋宫次仲山韵》是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更深入地探索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诗歌原文
  • 炉烟起处望行宫:诗中描绘了一幅炉烟上升、烟雾弥漫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远方行宫的期盼与向往。
  • 狭陛登呼拜舞同:描述了在狭窄的阶梯上,人们纷纷登高,一同欢呼和跳舞的情景。
  • 九色绣旗斜晃日:形容旗帜的色彩斑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 两行银甲俨趋风: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穿着银色盔甲,整齐划一地跟随风向前行的画面。
  • 圜丘绝壑飞桥过:展现了圜丘周围险峻的地形,以及一座座飞桥跨越山谷的景象。
  • 杰阁凌虚复道通:强调了阁楼高耸入云,复道相连,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 获睹明禋誇盛事:表达了有幸目睹这盛大祭祀仪式的喜悦之情。
  1. 诗歌赏析
  • 艺术成就:王鏊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成为后世传颂的作品。
  • 文化价值:通过对《郊祀斋宫次仲山韵》的深入解读,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 启示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还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民生的改善,关注社会的和谐。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明代著名文学家、名臣。他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王鏊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和批判。

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可以看到《郊祀斋宫次仲山韵》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歌,而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信息。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