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十 鹿鸣宴

京城人马簇如烟,秋榜何人看独先。
折桂也应怀此日,插花那复似当年。
网罗麟凤东南尽,坐应奎星上下联。
记得画堂东畔席,和家衣钵定谁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十·鹿鸣宴》是明代王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才华,还体现了他对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京城人马簇如烟,秋榜何人看独先。折桂也应怀此日,插花那复似当年。网罗麟凤东南尽,坐应奎星上下联。记得画堂东畔席,和家衣钵。

  2. 作者简介: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浙江长兴人。明朝著名官员和学者。他在十六岁时即以文章知名,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后历经弘治、正德等朝,历任吏部右侍郎、文渊阁大学士等要职。王鏊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其作品深受后人推崇。

  3. 诗歌解析:诗中“京城人马簇如烟”描绘了京城中热闹非凡的景象,众多士子云集一堂,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秋榜何人看独先”表达了虽然众多士子都在期待科举考试的结果,但作者却独自在思考和欣赏这一切。通过对比“折桂”与“插花”,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暗含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怀念。最后两句“网罗麟凤东南尽,坐应奎星上下联”则进一步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王鏊的《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十·鹿鸣宴》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文学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还能体会到王鏊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