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屋洞次傅水部韵

隔凡深处禹书存,尚有神灵为守门。
穴底玉泉流作汞,岩前璧月过留痕。
燕飞尚验晴为雨,龙战犹疑数在坤。
闻说遥遥天汉接,胸中云梦几须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屋洞次傅水部韵》是明代诗人王鏊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作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在国子监诸生中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及第。王鏊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他影响了一代文风,并著有《震泽编》《震泽集》《震泽长语》《震泽纪闻》《姑苏志》等作品传世。
  1. 诗作原文:
    隔凡深处禹书存,尚有神灵为守门。
    穴底玉泉流作汞,岩前璧月过留痕。
    燕飞尚验晴为雨,龙战犹疑数在坤。
    闻说遥遥天汉接,胸中云梦几须吞。

  2. 主题思想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描绘了洞穴内玉泉水流如汞的神奇景象,以及岩石前璧月留下的美丽痕迹。这些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
  • 寓意与象征: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写,诗人可能借此表达了对生命轮回、宇宙奥秘的思考。同时,“燕飞”与“龙战”两句可能寓意着世事变化,暗合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
  1. 艺术风格
  • 精炼的语言:《林屋洞次傅水部韵》采用了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使得整首诗显得清新脱俗,充满了哲理与美感。
  • 深邃的意象:诗中的“燕飞”与“龙战”,以及“天汉”、“云梦”等意象,都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1. 历史影响
  • 作为王鏊的代表作之一,《林屋洞次傅水部韵》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明代中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状况。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远的思想内涵而被后人所推崇,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林屋洞次傅水部韵》作为明代王鏊的一首重要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至今仍吸引着无数读者的关注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