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子畏别业

十月心斋戒未开,偷闲先访戴逵来。
清溪诘曲频回棹,矮屋虚明浅送杯。
生计城东三亩菜,吟怀墙角一株梅。
栋梁榱桷俱收尽,此地何缘有佚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子畏别业》是明代诗人谢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四溟集》。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深受后人推崇。在文学史上,谢榛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遥望河流一缕微,凭虚俯见乱鸦飞。
    云流槛外生寒色,霞落樽中驻晚晖。
    共赋高秋能不倦,登楼后约恐长违。
    仲宣老去随萍梗,湖海茫茫几梦归。

  2.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过子畏别业》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河流,看到一群乌鸦在乱飞,增添了几分凄凉感。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 语言优美:谢榛的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他的诗句简洁而有力,能够深刻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例如,“云流槛外生寒色,霞落樽中驻晚晖。”这两句诗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留恋。
  • 哲理意味: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思想。例如,“仲宣老去随萍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迟暮、世事无常的感慨。
  • 情感深沉:整首诗充满了诗人深深的情感。从“十月心斋戒未开”到“此地何缘有佚材”,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深深感悟。
  1. 写作背景
  • 《过子畏别业》的创作背景与明代著名诗人王鏊有关。王鏊曾访问过唐寅的别业,并创作了一首古诗《正德壬申冬初,过子畏解元城西之别业,时独有梅花一树将开》,这首诗也收录于《四库全书》本的《震泽集》中。
  • 王鏊的这首诗为谢榛提供了创作的灵感。在创作《过子畏别业》时,谢榛可能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同样充满哲理和深情的诗作。
  1. 艺术特点
  • 意象生动:谢榛在《过子畏别业》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乱鸦飞”、“寒色”、“晚晖”等,这些意象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 结构严谨: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开头的远眺到结尾的情感抒发,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空间的转换,使得整首诗更加完整和谐。
  • 主题鲜明: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之美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对自然的深深感悟,使整首诗的主题鲜明突出。

《过子畏别业》是一首充满哲理、情感深沉、艺术精湛的诗歌。它不仅是谢榛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是明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