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次杨靳二阁老见寿之韵

只今廊庙有居州,野渡宜横一叶舟。
月上东山成独饮,花明西苑共谁游。
杜陵卧病伤今雨,宋玉怀人感暮秋。
多谢新诗寄林下,寿筵无地献觥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次杨靳二阁老见寿之韵》是明代文学家王鏊的作品。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该作品: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生于1450年,卒于1524年。他是明朝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以廉洁自持著称。他曾任南京吏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在文学方面,他的诗作多有传世之作,尤其擅长写景抒情的诗词。
  • 文学成就:王鏊不仅在政治上有建树,其文学贡献同样卓越。其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文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文展示:《奉次杨靳二阁老见寿之韵》是一首表现对两位阁老(高级官员)寿辰祝福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两位阁老的敬仰之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 赏析要点:这首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隐喻对阁老们的尊敬和祝福。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颇具匠心,如“野渡宜横一叶舟”,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1. 写作背景
  • 政治背景:王鏊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是一个政治复杂多变的时代。作为朝廷重臣,王鏊不仅要应对内政外交的压力,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往往透露出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 文化环境:明代是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王鏊的创作受到当时文坛风气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他的作品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学经典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于自然美和人情世故的深刻感悟。

《奉次杨靳二阁老见寿之韵》不仅是王鏊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更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