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喜和秉之韵 其一

周邦虽旧命维新,历尽冰霜快值春。
天上真人方出震,海滨大老定来臣。
奸回已报都从殛,风俗何忧未尽淳。
但使遗才收拾尽,不妨垂老太湖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鏊的《志喜和秉之韵 其一》是一首描绘周邦历史变迁和自然现象的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人生平:王鏊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名臣。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被誉为震泽先生。他的文学造诣深厚,作品多涉及历史典故和自然现象。作为一位官员,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文学上有所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诗歌原文:《志喜和秉之韵 其一》全诗如下:天书夜下罢游田,斗觉薰风入舜弦。郢邸一朝潜忽现,苍生四海负皆蠲。大横已协重离兆,厄运行辞百六年。从此寰区无一事,朝廷尤望任惟贤。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周邦在经历一系列政治变革后的新气象。诗中提到“天书夜下罢游田”,暗示着国家的政治重心转移,统治者不再沉溺于个人享乐,而是开始关注国事。同时,“斗觉薰风入舜弦”则形容春天的气息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象征着国家的复苏和繁荣。诗中还提到了“大横已协重离兆”,这是古代星象学中的吉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经历一段困难时期的结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两句“从此寰区无一事,朝廷尤望任惟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国家能够安定有序,政府能够选拔贤能之士来治理国家。
  4. 艺术特色:王鏊的《志喜和秉之韵 其一》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天文现象作为象征,如“天书夜下罢游田”中的“天书”暗示着国家的政治变化,而“斗觉薰风入舜弦”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国家的复兴与繁荣。其次,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郢邸一朝潜忽现”中的“郢邸”指的是楚国的都城,象征着国家的复兴与统一;“苍生四海负皆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治理成功的欣慰之情。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深刻的内涵和美感。

王鏊的《志喜和秉之韵 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时局变化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