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尤宗阳进士之京 其二

吴中世德纪延之,喜见春风入彀时。
莫怪崔公多自诧,美庄三百在于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尤宗阳进士之京 其二》是明代文学家王鏊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鏊: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位学者,在明代官至南京国子祭酒、翰林院修撰等职。王鏊的作品广泛流传,被收录于多个古诗词网站。其诗作多涉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政治和历史的反思。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吴中世德纪延之,喜见春风入彀时。
    莫怪崔公多自诧,美庄三百在于斯。
  • 翻译
    吴中的世代德行记录了纪延之,他喜欢看到春风吹过。不要怪崔公太多自夸,美好的庄子三百就在这其中。
  1. 诗意赏析
  • 吴中的世代德行:这里的“吴中”指的是吴地,即今天的江苏一带。而“世德”则是指世代相传的德行或品质。王鏊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和自豪。
  • 春风吹过的喜悦:春天的到来总是让人感到欣喜,尤其是当春风拂过田野,万物复苏之时。这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一种象征。
  • 崔公自夸与真实:崔公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名人或者贵族,他在这里自夸自己的品德或成就,但王鏊并没有因此而否定他,而是以一种更为客观和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体现了王鏊的深邃思想和成熟态度。
  • 庄子的比喻:庄子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深刻且独到。在这里,王鏊用“美庄三百在于斯”来形容某种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就存在于这个地区。这不仅是对庄子思想的引用,也是对吴中文化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送尤宗阳进士之京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王鏊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王鏊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