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孤峰影堕江,船头风浪共低昂。
廿年旧事空回首,山自闲时人自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云外孤峰影堕江,船头风浪共低昂。
廿年旧事空回首,山自闲时人自忙。
《舟中望昆山》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介绍:彭孙遹,字骏华,号苇如,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他在清代康熙年间担任过内阁学士等职,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和学者。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歌原文:《舟中望昆山·昆山一片石》
昆山一片石,时与白云侵。
领此岩阿秀,知予丘壑心。
诗歌赏析:这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昆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内心的感受。诗中“昆山一片石”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场景——一片孤立的山石,它似乎与天边的白云相互交融。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领此岩阿秀”表明作者被这岩石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进一步强调了其美感和神秘性。整首诗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舟中望昆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承载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无尽追求。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