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梧七首 其七

冬夜不成眠,寒灯听骚屑。
天明惊皑皑,梧桐枝上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庭梧七首·其七》是明代诗人王鏊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冬夜的宁静与清晨时分的惊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品原文
  • 作者:王鏊
  • 朝代:明代
  • 诗句:《庭梧七首·其七》
    冬夜不成眠,寒灯听骚屑。天明惊皑皑,梧桐枝上雪。
  1. 诗意解析
  • 冬夜不成眠: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情景。
  • 寒灯听骚屑:这里的“骚”指的是古代文人骚客所吟唱的诗歌,诗人点明了自己是在微弱的灯光下聆听着这些诗作的声音,感受到了诗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 天明惊皑皑:早晨来临,天空放晴,阳光照射下,原本覆盖着积雪的梧桐树枝头显得格外明亮,如同被一层白雪覆盖。
  • 梧桐枝上雪:诗人将这清晨的景象与夜晚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1. 作品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冬夜、寒灯、骚屑声、天明的雪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 艺术手法: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梧桐树上的积雪比作诗人心中的诗稿,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王鏊的《庭梧七首·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