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饮

万户秋风砧杵哀,殊方今夕故人来。
竹间凉露潇潇下,楼上浮烟细细回。
地僻柴门无过客,家贫樽酒有馀杯。
疏帘碧簟须同醉,明月青天为尔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饮》是明代诗人王九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友情的颂扬,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月光的引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来看,王九思以“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饮”为题,巧妙地利用了“夜月”这一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月色,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万户秋风砧杵哀,殊方今夕故人来。”这两句,不仅描述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也反映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在艺术手法上,王九思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竹间凉露潇潇下,楼上浮烟细细回。”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既表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寂寥,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孤寂与不安。同时,明月的引用则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明亮与希望。

《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饮》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聚会,它还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回忆。在“疏帘碧簟须同醉,明月青天为尔开。”中,诗人通过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这种通过具体行为表达深层情感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饮》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个时代的记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