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踏天真路,依稀二十年。
石门深竹径,苍峡泻云泉。
泮壁环胥海,龟畴见宋田。
文明原有象,卜筑岂无缘?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两广诗。嘉靖丁亥起,平思田之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两广诗。嘉靖丁亥起,平思田之乱)》是明朝诗人陈子壮的一首诗,创作于1559年,即嘉靖八年,当时陈子壮正在广西任职。这首诗是陈子壮在平定思田之乱后所作,旨在表达他对战争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和平安定的祝愿。
陈子壮(1578-1637),字伯玉,号玉几山人,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他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诗文闻名于世,被誉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关注,以及他个人的思想情感。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两广诗。嘉靖丁亥起,平思田之乱)》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二首)
其一
天开物象妙无穷,谁识真源出帝宫。
不有灵心窥造化,焉能神笔写虚空?
丹青妙迹留千古,风雨高文冠五峰。
一自思田兵火后,方知天地亦英雄。
其二
粤东千里接天涯,思田一役定中华。
战马长鸣风卷地,旌旗猎猎日临门。
金戈铁马驱胡虏,玉帛飘香满四疆。
从此太平歌舞处,人间处处见尧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