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多凄风,树木何潇森。
浣衣涧冰合,采苓山雪深。
离居寄岩穴,忧思托鸣琴。
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
弹苦思弥切,巑岏隔去岑。
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
去妇叹五首 其五 (赴谪诗。正德丁卯年赴谪贵阳龙场驿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去妇叹五首 其五》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的一篇散文。《去妇叹五首》作为明代著名诗人王守仁所作的散文,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王守仁,字伯阳,号阳明,是中国明代杰出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去妇叹五首 其五》的创作背景源于王守仁听闻一位新娶之妇因遭弃而独自隐居于山中的故事。该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理解。王守仁通过此诗表达了他对这位新娶之妇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悲悯,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人性的种种复杂性。
王守仁在诗中通过对妇人遭遇的描写,抒发了对人世间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的“中道成弃捐”一句,揭示了人生道路上的无奈与挫折,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不同选择和态度。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王守仁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王守仁在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空谷多凄风,树木何潇森”这一联,既表现了环境的荒凉孤寂,又隐喻了人在逆境中的孤独感。再如,“浣衣涧冰合,采苓山雪深”则形象地描绘了妇人生活的艰辛,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这些诗句通过具体的形象传达了抽象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歌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去妇叹五首 其五》不仅是王守仁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更是其哲学思想和社会观察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王守仁的思想精髓,并从中汲取到关于生命、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