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怀 其二

临秋河汉仄,三五明月光。
独坐念婉娈,佳人杳难忘。
绮阁翠羽闼,玉井黄金床。
忆昔奉君欢,徘徊令心伤。
鸿鸟飞南征,浮云随风翔。
岂无尺书札,天远不得将。
登高散郁抑,旷野何茫茫。
赖有游梦魂,聊以慰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怀·其二》是明朝诗人李之世的作品,主要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与诗歌创作背景
  • 作者李之世:李之世,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在文学史上,他与同时代的文人如高启、宋濂等人齐名,其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创作背景:《杂怀·其二》的创作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影响。作为一个时代的文人,李之世很可能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变迁,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心境下的即兴之作或是深思熟虑的产物。
  1. 诗作内容解析
  • 意象与氛围:诗歌中“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种景象与诗人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 情感表达:诗中的“夜中枕席冷,风来入房户”展现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睡的情景,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恐惧。这种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
  • 哲理思考:“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来领悟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种哲学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高的思想价值。

《杂怀·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深刻人生感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李之世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