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闻诸公竹林宴戏简

九日逢秋霁,群贤集酒徒。
云林千挺竹,玉馔四腮鲈。
日落山河净,风高雁鹜呼。
茱萸都插遍,还少一人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闻诸公竹林宴戏简》是明代诗人王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九日闻诸公竹林宴戏简》不仅展现了王宠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集的场景与情趣。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宠的生平:王宠,字履仁,号雅宜山人,明代诗人、书法家,人称“王雅宜”。王宠是祝允明、文征明的同代人,也是著名的文人群体之一。他长州(今江苏吴县)人,为邑诸生,虽多次科举不中,但最终进入太学。他的工诗文书画,尤其擅长行草书疏拓和篆刻,其小楷尤显精妙,被后人称为“简远空灵”。
  • 文学地位:王宠的作品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既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对友情和宴会的颂扬,显示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
  • 艺术成就:在艺术上,王宠以其精湛的书艺闻名。他的书法自成一家,尤其在小楷方面,达到了简远空灵的境界,被后人誉为“小楷尤精”。这种独到的艺术风格使他成为明代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
  1. 诗歌原文
  • 诗歌全文:《九日闻诸公竹林宴戏简》的原文如下:“九日逢秋霁,群贤集酒徒。云林千挺竹,玉馔四腮鲈。日落山河净,风高雁鹜呼。茱萸都插遍,还少一人无。”这首诗共八句,每一句都是精心挑选的词句,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宴会的感慨与赞美。
  • 诗句解析:首句中的“九日逢秋霁”,描述了秋天的晴空和晴朗的天气,为宴会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下来的“群贤集酒徒”,展现了一群贤能之士欢聚一堂的情景,充满了友谊和欢乐的气息。“云林千挺竹”和“玉馔四腮鲈”则分别描绘了宴会上的美酒佳肴以及竹林美景,体现了宴会的丰盛与雅致。最后两句“日落山河净,风高雁鹜呼”则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而“茱萸都插遍”则增添了一丝节日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地表达了宴会的喜悦与和谐。
  1. 主题思想
  • 友情与聚会:诗中的“群贤集酒徒”表达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欢乐。通过这样的描写,王宠不仅展示了文人间的亲密关系,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在特定场合下的情感交流。
  • 自然之美:在描述宴会场景时,诗人通过对山水、竹林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之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 文化意蕴:诗中的“茱萸都插遍”不仅是一种习俗,也象征着对健康和长寿的祝愿,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祝福。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王宠在《九日闻诸公竹林宴戏简》中运用了极为精炼的语言,每一个词都经过深思熟虑,使得整首诗既表达了丰富的内涵又不失美感。
  • 意象丰富: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千挺竹”、“四腮鲈”以及“日落山河净”,王宠成功地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严谨:全诗的结构层次分明,由开篇写景到结尾抒情,再到点题总结,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充分展现了王宠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功底。

王宠的《九日闻诸公竹林宴戏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现文人雅集风情的文化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王宠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感受到古人在特定社交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