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邓贲斋铁泉精舍

两厓凌绝壑,万木锁寒烟。
自合幽人筑,应称邓子泉。
猿鹤能相守,江山不负贤。
醉来重索笔,聊记洞中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邓贲斋铁泉精舍》是明代王渐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高洁志向的赞美。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王渐逵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蕴含着其独特的生活哲学和人生理念。以下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渐逵,字用仪,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明广东番禺人。他正德十二年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因养母请求而辞官归隐。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浮沉和个人情感的起伏,最终选择回归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 创作时间及地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记载王渐逵在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去世,因此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他在晚年时期的作品。诗歌中提到的西樵山,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王渐逵晚年选择居住的地方之一。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两厓凌绝壑,万木锁寒烟。自合幽人筑,应称邓子泉。猿鹤能相守,江山不负贤。醉来重索笔,聊记洞中年。”
  • 翻译:“两山崖壁凌驾于高山峭壁之上,四周被万木包围如同笼罩在寒冷烟雾之中。自然而然地,这里适合幽居的人建造小屋,它应该被称为邓子泉。猿猴鹤类能够相互守护,这里的江山不会辜负有才华的人。喝醉之后再次拿起笔,只记得这山洞中的岁月。”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两厓凌绝壑,万木锁寒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山水画面,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之情。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喧嚣,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 哲理思考:诗中的“自合幽人筑,应称邓子泉”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懂得隐逸之趣的人,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心灵的归宿。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猿鹤能相守,江山不负贤”,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赞美,更是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肯定。最后,“醉来重索笔,聊记洞中年”则展现了诗人在沉醉之余,仍然保持着对生活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访邓贲斋铁泉精舍》不仅仅是一首表达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着作者人生哲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美的赞美,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