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六

墟郊尚识棋盆市,颓壁重留八阵矶。
知是武侯千载契,满船空贮晋公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六”是明代诗人王渐逵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渐逵(1486年—1538年),字伯厚,号石渠,明朝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被誉为“一代诗宗”。王渐逵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作,其中尤以《喜李三洲自蜀回·其六》最为著名。
  1. 原文
    墟郊尚识棋盆市,颓壁重留八阵矶。
    知是武侯千载契,满船空贮晋公碑。

  2. 译文注释

  • “墟郊尚识棋盆市”,意思是说在郊外的地方还能认出那个棋盘一样的市场。
  • “颓壁重留八阵矶”,意味着那些破败的墙壁上依然保留了八阵图的痕迹。
  • “知是武侯千载契”,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智慧的认可,认为他的智慧可以跨越千年。
  • “满船空贮晋公碑”,指的是那些满载着晋公碑文的船只。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墟郊棋盆市和八阵矶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古代遗迹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 通过提及诸葛亮的智慧和晋公碑文的丰富历史内涵,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智者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尊重。
  1. 评析
  •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遗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智者的敬仰。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1. 写作背景
  • 此诗可能是在王渐逵离开四川回乡后所作,通过对故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渐逵的《喜李三洲自蜀回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对故乡和历史人物怀念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王渐逵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