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署中墙下葵花

兹葵敷正色,韡韡比兼金。
细蕊盈方寸,脩茎耸直寻。
成阴徒卫足,背日枉倾心。
犹有孤根在,蓬蒿何太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署中墙下葵花》是明朝文学家王慎中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慎中,字道思,号遵岩,明代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正是其代表作之一。
  • 写作时间: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并未有确切记载,但可以推测它是在王慎中游宦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及其对自然美的感受。
  1. 诗歌原文
  • 兹葵敷正色,韡韡比兼金。细蕊盈方寸,脩茎耸直寻。成阴徒卫足,背日枉倾心。犹有孤根在,蓬蒿何太侵。
  1. 诗歌赏析
  • 意象描写:诗中的“兹葵”即此处的向日葵,它以鲜艳的色彩和挺拔的姿态被诗人描绘出来。向日葵的金黄色花朵与金色的光芒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色彩的和谐与美丽。
  • 意境表达:王慎中的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对植物形态的描述,更深层次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向日葵的生长环境与周围杂草的侵占,诗人隐喻了社会中那些不被人重视、默默无闻却仍坚持自我价值的人。
  1. 艺术手法
  • 修辞技巧:运用了比喻,如将向日葵比作“比兼金”,强调了它的贵重与独特;同时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葵花“卫足”、“倾心”等情感,使得自然景物具有了生动的形象和情感内涵。
  • 结构布局:全诗分为四句,每句之间形成了紧密的结构联系,从描述向日葵的外观到表达对其生长环境的感慨,再到对周围杂草的隐喻性批评,层层推进,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艺术效果。

《咏署中墙下葵花》是一首充满深意且艺术性高的古代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王慎中展示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读者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句,还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