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居柬刘比部叔正

落月曙窗虚,幽人好静居。
官无公务扰,意与世情疏。
出户霜涂屋,垂帏草上除。
同声虽可悦,异舍欲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斋居柬刘比部叔正》是明代诗人王慎中创作的一首短诗。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实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落月曙窗虚,幽人好静居。
    官无公务扰,意与世情疏。
    出户霜涂屋,垂帏草上除。
    同声虽可悦,异舍欲何如。

  2. 作者介绍

  • 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福建晋江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参政。因与大学士夏言相忤,落职归家,肆力于古文。有《遵岩集》。王慎中是“唐宋派”的一员,与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同列。其诗文在当时颇受推崇,与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相比肩。
  1. 诗歌解析
  • 意境描述:首句”落月曙窗虚,幽人好静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月光下的窗户显得格外清晰,反映出隐居者内心的平静和远离尘嚣的状态。
  • 情感抒发:”官无公务扰,意与世情疏”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态度——追求超脱世俗,不与世事纠葛。
  • 生活描写:”出户霜涂屋,垂帏草上除”展现了作者简朴的生活状态,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清高的生活哲学。
  • 哲理探讨:”同声虽可悦,异舍欲何如”反映了作者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选择,体现了他对个体自由的追求和对不同生活境遇的深刻感悟。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斋居柬刘比部叔正》在明初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显示了王慎中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后世评价:王慎中的文学作品多以简洁明快著称,其诗作常被后人引用和传颂,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
  • 文化传承:该诗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为研究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王慎中的《斋居柬刘比部叔正》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更在内容上展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思想境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