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孟静 其一

一官常卧病,知尔学沈冥。
对客称居士,呼儿说道经。
支离堪混俗,猿鸟共忘形。
为识峨嵋老,年来畏独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赵孟静》是明代诗人王立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在官位上保持清高、远离俗世的赞赏和期待。下面将对该诗进行深入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立道,字懋中,号尧衢,明常州府无锡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他的文学作品以五言律诗为主,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实践。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一官常卧病,知尔学沈冥。对客称居士,呼儿说道经。支离堪混俗,猿鸟共忘形。为识峨嵋老,年来畏独醒。
  • 翻译:官职虽然让我常常生病,但我知道你学习了道家的深沉。对外客人自称居士,叫儿子诵读佛经。你的身体已经支离破碎,连普通人都不如;就像猿和鸟那样与世俗隔绝。希望你能认识峨眉山的老僧,因为我年岁已大,害怕一个人清醒。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赵孟静的描写,王立道表达了对他能够保持清高、远离世俗纷扰的期望。
  1. 作品赏析
  • 《寄赵孟静·其一》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五言律诗的规范,也在内容上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诗中的“支离”和“猿鸟共忘形”等词语生动描绘了赵孟静的生活状态,而“为识峨嵋老”则体现了他对于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1. 写作手法
  • 王立道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友人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他也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猿鸟共忘形”不仅是对赵孟静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暗喻了其内心的孤独和超脱。
  1. 思想内涵
  •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赵孟静个人生活的描述,更是对社会中那些追求精神独立、不随波逐流的文人的赞美。王立道通过对赵孟静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超越了物质生活的束缚,达到了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王立道的《寄赵孟静》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生活状态理解与同情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探索和追求。通过对赵孟静的描写,王立道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这对于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