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霞四千丈,谁能陟其颠。
倒骑白鹿行,去若飞龙翩。
道逢五丈人,峨冠向余前。
所论俱上古,苍颜不知年。
自云秦皇帝,登封污遗编。
至今地天通,无能伏其愆。
顾子伛偻躯,不揖霞宫仙。
自非生平力,安能独超然。
行行重相期,赠子华胥轩。
明灭不可睹,黛色参中天。
别泰山拟唐李白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泰山拟唐李白 其二”并非汪坦所作,而是明朝屠隆的诗作。这首诗是屠隆模仿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别东鲁诸公》所创作。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屠隆(1542年—1617年),字长卿,号赤水,晚明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和思想家。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对诗歌、戏曲有深厚的造诣。屠隆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积极参与戏剧的创作与表演,其作品多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诗歌背景:屠隆的这首《别泰山拟唐李白 其二》是在他离开东鲁时所作。东鲁指的是当时的山东地区,可能是屠隆的籍贯或曾任职的地方。这首诗通过模仿李白的风格,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内容解析:屠隆在这首诗中采用了拟古的形式,通过模拟李白的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的“青霞四千丈,谁能陟其颠”与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间”有着相似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壮丽景色的赞叹。而“倒骑白鹿行,去若飞龙翩”则描绘了一幅自由奔放的画面,与李白的“相期与君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道逢五丈人,峨冠向余前”则是对李白“问君何能尔”的回应,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相互理解。
诗歌艺术特色:屠隆的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他善于运用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同时,屠隆在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感悟,使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流露。
《别泰山拟唐李白 其二》是明朝屠隆的一首仿古诗歌,通过对李白诗歌的模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人智慧的传承,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