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夷斋 其二

飞来云中雁,什伍自成行。
如何同心友,各往天一方。
忆与君相见,桃李熙春阳。
共感时华盛,交励茂名扬。
胡然忽离迹,飞藿卷寒霜。
天时有代谢,人事安可常。
不见参与辰,出没遥相望。
虽有盈樽酒,何能解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沈夷斋其二》是明朝文学家王立道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云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王立道(1510—1547),明代文学家,字懋中,号尧衢。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有《具茨集诗文》。他的诗歌以简洁明快著称,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2. 诗歌内容解读:在这首诗中,王立道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飞来云中雁,什伍自成行”形象描绘了云的轻盈和雁的有序排列,象征着朋友之间的和谐与默契。而“如何同心友,各往天一方”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分别后各自追求理想的祝福。

  3. 艺术特色赏析:王立道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象征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诗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通过对云、峰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传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千仞自壁立,万变从飘风”,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山峰的壮丽,还体现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送沈夷斋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哲理的艺术佳作。王立道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才华。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