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史相故宅用郭奎夜吟韵

金张第宅连云树,凤筦鹍弦语春雾。
尊前月落人未眠,门外乌啼天欲曙。
秋风萧萧吹客衣,堂上主人胡不归。
雕垣粉剥野鼠窜,夹道草深官马稀。
呜呼蜉蝣朝生悲暮死,荆卿长歌手挟匕。
鹿门乃有庞德公,白头采芝近乡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史相故宅用郭奎夜吟韵》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汪广洋,字朝宗,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政治家,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他是朱元璋麾下的重要谋士之一,参与了明朝的建立和初期的政治活动。在明朝建立后,历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等职。
  1. 原文内容
  • 《寓史相故宅用郭奎夜吟韵》全文如下:金张第宅连云树,凤管鹍弦语春雾。尊前月落人未眠,门外乌啼天欲曙。秋风萧萧吹客衣,堂上主人胡不归。雕垣粉剥野鼠窜,夹道草深官马稀。呜呼蜉蝣朝生悲暮死,荆卿长歌手挟匕。鹿门乃有庞德公,白头采芝近乡里。
  1. 主题分析
  • 这首诗以历史人物“史相”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通过对“金张第宅”、“凤管鹍弦”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月落”、“乌啼”、“秋风”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金张第宅”、“凤管鹍弦”等,这些意象既富有象征意义,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明显,如“堂上主人胡不归”与“门外乌啼天欲曙”,通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对比,更突出了诗人的失落与哀伤。

《寓史相故宅用郭奎夜吟韵》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的感慨,汪广洋成功地将古代文化与个人经历融为一体,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人风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