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登白云楼

乘暇独登楼,卷帘清远眸。
无堪望中意,翻益醉馀愁。
云合山常暝,烟轻雨乍收。
行藏吾自识,曲枕信悠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登白云楼》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雨过长天收尽碧,云开远水见孤峰。

山川壮丽真图画,风雨飘摇似海蓬。

日暮苍茫何处宿?风前高唱两三钟。

不知此景何时是,万里江山一梦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后登白云楼所见到的壮观景象和内心的感慨。通过描写天空中的雨水渐渐收尽碧蓝、远处水面上出现孤峰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壮丽而宏伟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风雨飘摇之下的渺小感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诗中“日暮苍茫何处宿?”一句,更是巧妙地将现实和梦境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作者在雨后登楼时的思绪万千、心绪难平的状态。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