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青河驿

溯流西望渺如烟,黄帽齐将百丈牵。
日暮雨来风浪恶,隔河挝鼓换官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过青河驿》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展现了汪广洋深邃的诗才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具体介绍如下:

  1. 作者背景:汪广洋,字朝宗,元明间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他少事余阙,通经学,善篆隶,尤工诗歌。在元末举进士后,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都事等职,最终入中书参政。汪广洋为人宽和自守,但因胡惟庸党案被谪海南,赐死。他的诗歌创作丰富,有《凤池吟稿》,其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

  2. 诗句解析:诗中“溯流西望渺如烟,黄帽齐将百丈牵”,描绘了一幅远望河流的景象。这里的“黄帽”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官员服饰,而“百丈牵”则形容水流的浩大,连带着船上人员也被拉得很长。这两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3. 艺术手法:汪广洋在《晚过青河驿》中使用了典型的七言绝句形式,简洁明了,却蕴含深意。这种形式便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易于读者理解和回味。诗中的“日暮雨来风浪恶”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色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性和感染力。

  4. 历史影响:《晚过青河驿》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的动荡不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人物活动的反映,汪广洋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的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对后世诗歌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5. 文学价值:汪广洋的这首《晚过青河驿》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本。诗中所体现的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的特点,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对现代汉语诗歌的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晚过青河驿》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明代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