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三首 其三

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莫倚官船听此曲,白沙洲畔月生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兰溪棹歌三首 其三”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厚情感。下面是对该组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汪广洋,字朝宗,元明间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元末举进士,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历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参政,入为中书参政。后因胡惟庸党案遭谪,赐死。
  1. 诗歌原文
    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莫倚官船听此曲,白沙洲畔月生时。

  2. 诗意解析

  • “棹郎歌到《竹枝词》”,描绘了一位棹郎在江边唱着《竹枝词》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 “一寸心肠一寸丝”,用来形容思念之情如同丝线一般细腻而深远。
  • “莫倚官船听此曲”,劝诫人们不要过分沉迷于官场生活,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 “白沙洲畔月生时”,以月亮升起的时间比喻人生的短暂,鼓励人们珍惜当下,活在当下。
  1. 创作背景
  • 汪广洋流寓太平期间,曾参与元末明初的政治变革,后因胡惟庸党案遭谪。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被贬期间所作,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抒发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1. 文学价值
  • “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
  • “一寸心肠一寸丝”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思念之情比作细丝,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痛苦。
  • “莫倚官船听此曲”一句,则巧妙地借喻官场生活,警示人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迷失自我。
  • “白沙洲畔月生时”一句,以月亮升起的时间比喻人生的短暂,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1. 赏析建议
  • 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注意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意境营造,体会其艺术魅力。
  • 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了解其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 可以尝试模仿或借鉴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提升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兰溪棹歌三首 其三”是一首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感慨的诗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抒发,汪广洋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欣赏这首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艺术魅力,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启迪心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