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道中其二》是明代王世贞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生动的田园景象。诗中不仅有着丰富的意象,还透露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作者简介
-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太仓(今江苏太仓)诸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与杨慎、李攀龙并称“明代三大家”。他的作品以文词华丽、思想深邃著称,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如《游太仓八景记》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品原文
天雄道中其二
莱公昔日镇天雄,锁钥关门百二重。北使也谙人物论,楼台无地仰高风。
诗句解析
- “莱公昔日镇天雄,锁钥关门百二重。”这句话中的“莱公”指的是唐代名将张巡,他曾在天雄节度使任上,掌管着重要的边防要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里的“锁钥”比喻天雄道中的要塞,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有如古代的将军把守着国家的门户一般。而“关门百二重”则形容这个要塞的坚固与复杂,暗示了其难以攻克的险峻地势和强大的防御力量。
- “北使也谙人物论,楼台无地仰高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对历史遗迹的赞美之情。其中“北使”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出使北方的人物,或者是对某个北方使者的称呼,这里没有具体解释。“人物论”指的是对人物品行、才能等方面的讨论或评价。而“楼台无地仰高风”则是指那些曾经建于此地的高耸楼阁,由于年代久远或战乱等原因,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在记忆中仰望它们的风采。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怀念以及对这些建筑消逝命运的感叹。
- 写作背景
- 《天雄道中其二》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据现有资料记载,王世贞本人曾担任过明朝的官员,对于国家的军事防线有一定的了解和关注。因此,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担任官职期间所作,旨在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唤起人们对国家安危和历史沧桑的思考。这种创作动机不仅体现了王世贞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显示了他作为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自觉担当。
《天雄道中其二》不仅是王世贞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更是明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领略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历史气息,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