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诸山,沦涟大壑。
北风勃来,簸荡不息。
帝命巨鳌,更负危揭。
冠簪东出,以为碣石。
烛龙双眸,以为日月。
下苞苍苍,浩荡靡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步出夏门行四首 其一 观沧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出夏门行四首 其一 观沧海”是汉末文学家曹操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在北伐告捷后,带领军队返回南方时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不仅是曹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观沧海》通过描绘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及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诗中不仅勾勒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展现了诗人以景托志的艺术造诣。曹操通过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和表达。
这首诗也展示了曹操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善于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气势磅礴、雄浑壮美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中,曹操通过对大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伟大,同时也抒发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文学魅力和深远影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诗歌,也是曹操诗歌创作中的巅峰之作,其影响力跨越了时间的限制,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