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咏白兔

桫椤阴里捣灵砂,不使黄尘一点加。
立向月中霜脱颖,行过桂底雪生花。
赤乌翔集非专美,丹凤来仪足并夸。
解得长生保贞素,洁身长近玉皇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旨咏白兔》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兔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和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汪广洋,字朝宗,元明间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少事余阙,通经学,善篆隶,尤工诗歌。
  • 汪广洋在元末举进士,后为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历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参政等职,入中书参政,但因胡惟庸党案被谪海南,赐死。
  1. 诗作原文
  • 桫椤阴里捣灵砂,不使黄尘一点加。
  • 立向月中霜脱颖,行过桂底雪生花。
  • 赤乌翔集非专美,丹凤来仪足并夸。
  • 解得长生保贞素,洁身长近玉皇家。
  1. 诗歌赏析
  • 《奉旨咏白兔》通过对白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桫椤阴里捣灵砂”和“赤乌翔集非专美”,寓意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以及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 “解得长生保贞素,洁身长近玉皇家”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纯洁。
  1. 历史背景
  • 《奉旨咏白兔》的创作背景是在元末动乱时期,汪广洋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流寓他乡,这期间他的诗歌创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心境。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白兔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影响
  • 《奉旨咏白兔》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汪广洋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1. 现代价值
  •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艺术性,更在于它所传达的精神价值和哲学思考,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所缺失的重要品质。

《奉旨咏白兔》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