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次陈检校见寄韵 其一

茂陵客子怕逢秋,百岁长怀千岁忧。
六代云山归老眼,一江烟水送羁愁。
西风古调谁家篴,落日轻帆何处舟。
莫向凤凰台畔立,碧梧鸣鸟不胜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次陈检校见寄韵》是元代诗人汪广洋的作品,其内容涉及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汪广洋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艺术特点和文化影响:

  1. 作者简介
  • 汪广洋生于元末的扬州府高邮,后流寓太平,字朝宗。他少年时即显露文学才能,曾事余阙,通经学,善篆隶,尤工诗歌。元末举进士,朱元璋时期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参政等。
  1. 诗作背景与主题
  • 诗作创作于明朝建立初期,这一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文人往往面临着身份的不稳定和个人命运的坎坷。汪广洋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茂陵客子”暗示了他可能因战乱而流亡四方,而“百岁长怀千岁忧”则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1. 内容详解
  • 诗的第一联“茂陵客子怕逢秋,百岁长怀千岁忧”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以及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这里的“茂陵客子”指诗人自己或许曾经在京城或其他地方居住过,而“怕逢秋”则反映了他对季节变化带来的孤独感。
  • “六代云山归老眼,一江烟水送羁愁”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自然景观所产生的怀旧之情。这里的“云山”和“烟水”不仅指自然景色,也隐喻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
  • 诗的后两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西风古调谁家篴”,表达了对过往美好岁月的怀念;“莫向凤凰台畔立,碧梧鸣鸟不胜幽”则透露出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孤独的感受。
  1. 艺术特点分析
  • 汪广洋的诗歌语言精炼,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情感丰富而又不失深度。他的律诗格式严谨,音律和谐,体现了古代诗人对于诗歌形式美的注重。
  • 在这首诗中,汪广洋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使其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情感与思想的共鸣。
  1. 文化影响评价
  • 作为元末明初的重要诗人,汪广洋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传颂不衰。
  • 尽管汪广洋在历史上遭受了不幸的命运,但他的作品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成为研究元末明初社会变迁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本。

《病中次陈检校见寄韵》不仅是汪广洋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元末明初的历史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加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