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夫差日渐淫,都将兴废付登临。
霸图反手归尝胆,醉魄流涎属捧心。
台土尚存芳草合,鹿麋空卧古苔深。
唯应胥口波涛急,百折东流感至今。
姑苏台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姑苏台有感》并非汪广洋的作品,而是由王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元末明初,是王祎在登临姑苏台时所作。
王祎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姑苏台有感》具有重要价值。王祎出生于元末明初的浙江义乌,字子充,是一位以文章闻名于世的学者。他师从柳贯、黄𧪽,并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受到朱元璋的赏识,先后担任江南儒学提举及南康府同知等职。王祎的创作风格深受宋代文学的影响,其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才华不遇的悲叹。
《姑苏台有感》通过描绘姑苏台的壮丽景色与君王的行乐生活,展现了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仙女、朝云暮雨等意象,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文学家的致敬,也体现了他对才华与机遇的思考。通过对宋玉的提及,王祎展示了对古代文学家的尊重以及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无奈。
《姑苏台有感》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王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沉思。这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传达。
《姑苏台有感》是王祎在元末明初时期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不仅是王祎个人文学创作的体现,也是元末明初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以及文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