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帆天外落,野泊数家村。
萤火依丛薄,虫声出草根。
雨收山渐碧,云翳月微昏。
客里重阳近,何人送一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乱帆天外落,野泊数家村。
萤火依丛薄,虫声出草根。
雨收山渐碧,云翳月微昏。
客里重阳近,何人送一樽。
《重阳前一日泊新安》是明·王稚登创作的古诗。王稚登作为明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此诗即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诗中,王稚登描绘了秋季傍晚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生平:王稚登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文人的生活态度。王稚登的诗歌多采用自然景物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诗意解析:《重阳前一日泊新安》中的“乱帆天外落,野泊数家村”,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下江面上帆船摇曳的景象以及岸边稀疏的村落。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一幅秋日的宁静画面,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平淡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而“萤火依丛薄,虫声出草根”则通过对夜晚自然界微弱光源和声音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幽静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艺术特点:王稚登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他善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此外,王稚登还擅长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季节变化、时间流逝等元素的对比,加深读者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可以看出《重阳前一日泊新安》不仅是王稚登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词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进而领略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