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汝南公

平津阁上夜题诗,绣牍亲裁与项斯。
字比宫云俱五色,情将禁柳共千丝。
袖中携出香偏入,马上看时月故随。
自是阳春元寡和,莫言寒屋报书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答汝南公》是明代王稚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奉答汝南公》的作者是王稚登,他字伯毂,出身江阴(现属江苏省),后迁居苏州。王稚登十岁时就能写诗,曾师从文徵明学习,明嘉靖末年游京师,为国子监生,万历年间曾被召修国史。他的诗歌多写景咏物、送别怀人,也描绘个人生活,有《王伯毂全集》传世。

  2. 诗歌原文:《奉答汝南公》全诗如下:
    平津阁上夜题诗,
    绣牍亲裁与项斯。
    字比宫云俱五色,
    情将禁柳共千丝。
    袖中携出香偏入,
    马上看时月故随。
    自是阳春元寡和,
    莫言寒屋报书迟。

  3. 诗歌赏析:《奉答汝南公》是王稚登在平津阁上夜晚所作的一首诗。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诗人在深夜中创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项斯的深厚情谊。“字比宫云俱五色”形象地描绘了字迹的美丽和书法的技巧;“情将禁柳共千丝”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思念之情。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月光下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感。“自是阳春元寡和”,意味着这首诗的创作并不是为了迎合他人的审美标准,而是表达诗人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后一句“莫言寒屋报书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认为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应及时回应朋友的关切。

《奉答汝南公》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真挚的友谊。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