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初夏登楼

新绿满溏洲。
孤帆带远流。
更甚人、同倚南楼。
一片伤心烟雨里,犹记似,别时秋。
华发渐蒙头。
相思如旧否。
怪江山、不管离愁。
二十年前曾载酒,都作了,梦中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唐多令·初夏登楼》是明末清初诗人李天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在新绿满塘的南楼上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唐多令·初夏登楼》全文如下:

新绿满溏洲,孤帆带远流。更甚人同倚南楼。一片伤心烟雨里,犹记似,别时秋。华发渐蒙头,相思如旧否。怪江山不管离愁。二十年前曾载酒,都作了,梦中游。

李天植,字因仲,号蜃园居士,生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崇祯六年(1633)举于乡。明亡后,改名确,字潜初,遁迹龙湫山,清康熙十一年(1672)穷饿以死。这首词是他于明末清初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逝去王朝和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通过对南楼和新绿的描绘,他展示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与不舍。

在《唐多令·初夏登楼》中,李天植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和意象来表达他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的追忆。“一片伤心烟雨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状态,即在烟雨蒙蒙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悲伤。此外,“华发渐蒙头”则描绘了作者随着年岁增长而日益衰老的形象,进一步衬托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穿越不仅体现了李天植深厚的文学功底,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位明遗民词人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想。

《唐多令·初夏登楼》不仅是一首艺术成就较高的诗词作品,也是理解李天植个人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的重要窗口。它展现了作者如何在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之间寻找到一种深刻的共鸣,从而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之作,而是成为了跨越时代和空间的艺术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