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期不为春风殢,十里桃花千里泪。
无计饥寒欲卖天,有时肮脏能翻地。
交知半穷亦半老,呼鹰走马恨不蚤。
是处离魂殉绿波,十年姓氏萎青草。
越人病吟楚人泣,长歌歌罢谋长别。
才子心花笔下生,旅人愁蕊灯头结。
悲风噫云云化鬼,秬帘欲啮词人纸。
青眼高歌能送予,眼中临川与吾子。
虞山别受之短歌(有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山别受之短歌序》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嘉靖三年(1524年)春初,当时王世贞正因母丧回乡守孝。
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虞山别受之短歌序
王世贞
昔者,吾友杨伯谦先生在虞山,有高人之韵,而文章亦雅丽。尝为余言:子独不见夫大丈夫乎?其出也,如鹰隼之击空;其归也,如鹊之巢栖;不闻其自夸,而人皆欲窥其光耀。今先生既没矣,余独不能忘情于斯。遂为长短句以识之。
虞山,即今常熟县境内的虞山,是一处著名的风景胜地。这里山清水秀,古树参天,是一个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王世贞曾在虞山居住过一段时间,与当地的文人墨客有过密切的交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和诗歌。
这首诗中,王世贞通过描绘杨伯谦先生的风采和成就,表达了对这位朋友的怀念之情。他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杨伯谦先生比作雄鹰和鹊鸟,分别象征着他的刚毅和温顺。这些描写生动形象,既展示了杨伯谦先生的才华和品质,又反映了王世贞对他深深的敬仰和怀念。同时,这首诗还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似乎暗示着杨伯谦先生的离世给王世贞留下的深刻影响。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作,不仅体现了王世贞对友人的怀念和敬意,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