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峰悼亡四首 其四

岳阡初甃罢,君此拜姑嫜。
地下容能聚,人间别已长。
蝶飞三月雨,枫落一林霜。
他日还凄绝,余魂半渺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岳峰悼亡四首 其四》是由明代文学家王夫之创作的一首悼亡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已故爱人分别后的情感状态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夫之生平: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王夫之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生哲学,以深沉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著称。
  • 作品背景:创作于明朝时期的王夫之,身处动荡的时代背景中,他的作品中常带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诗词原文
  • 原文:《岳峰悼亡四首 其四》
  • 译文:在岳阡刚刚修建完毕之后,你便在这里拜见了你的姑嫜。地下能容聚,人世间别离已久。蝴蝶飞舞三月雨中,枫叶飘落一林霜色。他日再见时将会更加凄绝,余魂若隐若现。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的“地下能容聚,人间别已长”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生者的无限关怀。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死、离别以及宇宙自然的深刻理解。
  • 艺术特色:王夫之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创新,以及对古典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此诗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这个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诗歌,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
  • 文化氛围: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多关注哲学思考和道德修养,王夫之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传达出对人生、社会的感悟。

《岳峰悼亡四首 其四》不仅展现了王夫之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氛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