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韵呈诸友

少壮轻抛岁月赊,老来那复恋空华。
逢场已觉童心尽,揽辔其如急景斜。
不向竿头思进步,何时浪子得归家。
赵州底事勤行脚,我欲扳他吃碗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用前韵呈诸友》是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流芳在万历年间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李流芳(1575-1629),字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以工书法绘画著称于世。
  • 文学成就:李流芳不仅在书法绘画上有卓越的成就,其诗作也颇受赞誉。与程嘉燧、唐时升、娄坚合称“嘉定四先生”。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与同时代其他文人相比,更显得独特。
  1. 诗歌原文
  • 根据网络资料,《用前韵呈诸友》的原文如下:
    “少壮轻抛岁月赊,老来那复恋空华。 逢场已觉童心尽,揽辔其如急景斜。 不向竿头思进步,何时浪子得归家。 赵州底事勤行脚,我欲扳他吃碗茶。”
  •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态度和人生经验的深刻感悟。
  1. 主题思想
  • 生命感悟:诗中“少壮轻抛岁月赊”反映了诗人年轻时对于时间流逝的漠视态度,而“老来那复恋空华”则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物质和功名的淡薄追求。
  • 现实反思:“逢场已觉童心尽”可能指的是在世俗的名利场上已经失去了纯真的乐趣和激情,而“揽辔其如急景斜”则反映了对于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感慨。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中使用了平实的语言,但通过对比和设问的方式,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引人深思的效果。例如,“逢场已觉童心尽”和“揽辔其如急景斜”这样的句子,既表现了诗人的超脱,也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感慨。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意象,诸如“童心”、“急景斜”,这些意象富有诗意,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除了上述分析之外,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了解诗歌的创作时期及其历史背景,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 研究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作品,可以更好地比较和理解李流芳的作品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关注李流芳的生活经历和个人兴趣,因为这些因素也可能影响了他的创作内容和风格。

《用前韵呈诸友》作为李流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他深刻的生命感悟和对人生的独到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