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门七夕感怀

旧日维舟处,悬情独柳条。
秋风又京国,客思正江潮。
长路有时到,欢期难再邀。
裴徊望牛女,愁绝向中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门七夕感怀》是明代文学家李流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流芳,字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他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作和精湛的书法绘画艺术闻名于世。李流芳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与程嘉燧、唐时升、娄坚并称“嘉定四先生”。

  2. 诗歌内容:李流芳在《白门七夕感怀》中表达了自己对于七夕节的感怀之情。诗中的“旧日维舟处,悬情独柳条”描绘了作者曾驻足之地,那里的杨柳枝条随风摇曳,勾起了他深藏的情感。随后的诗句如“秋风又京国,客思正江潮”透露出作者身处异地,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江水波涛的壮阔。“长路有时到,欢期难再邀”反映了人生路途中虽有重逢的可能,但美好时光却难以重来,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裴徊望牛女,愁绝向中宵”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因无法实现团圆之梦而感到深深的忧愁和孤独。

《白门七夕感怀》不仅是李流芳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李流芳个人生平的重要文献资料。它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诗人在特定节日所触发的情感波动和人生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