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相守似兄弟,一别三年如隔世。
今日还从江上来,孤云野鹤在山寺。
喜杨凤里到摄山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杨凤里到摄山·其一》是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的作品,属于七言诗的形式。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作者生平:李贽是明代的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原名林载贽,后改姓李,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等。他的一生颇为传奇,曾历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等职,但因反对当时的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而受到排挤与打压。最终,他因被诬陷下狱而死。
创作背景:该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晚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萌芽遭受腐败政治与封建经济的摧残,发展极其缓慢。在历史的发展面临重大抉择的关头,地主阶级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因循守旧反对改革的传统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学等遭到了猛烈的冲击。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李贽勇敢地抨击时局,揭露假道学和封建礼教,成为了一位勇敢的“异端”思想家。
诗歌原文:《喜杨凤里到摄山·其一》:千年相守似兄弟,一别三年如隔世。今日还从江上来,孤云野鹤在山寺。忆别龙湖才几时,天涯霜雪净须眉。君今复自龙湖至,鬓里有丝君自知。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首先,“千年相守似兄弟,一别三年如隔世”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其次,“今日还从江上来,孤云野鹤在山寺”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君今复自龙湖至,鬓里有丝君自知”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重逢的喜悦和感慨岁月变迁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既体现了李贽的个性也展现了他所处时代的风貌。
李贽的《喜杨凤里到摄山·其一》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它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和社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李贽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