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 其五

上马出门去,马鞭持与郎。
郎度孟津水,何时还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折杨柳歌 其五》是北朝时期的一首五言绝句,出自《乐府诗集》中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该作品主要表达的是征人在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的深情厚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背景
  • 《折杨柳歌辞》共五首,属于《乐府诗集》中的内容,是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主要为征人临行之际与其情人相互赠答之词。
  • 在古代文化中,折柳有送别之意,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作者通过这一习俗,寄托了对远行者的不舍与期盼早日重逢的愿望。
  1. 诗词原文
    五月歌,家带辟兵符,螳螂诚有斧,不足禦隆车。
    折杨柳,刻作孟尝君,才堪役鸡狗。
    古诗词曲网

  2. 诗词赏析

  • 从诗句“五月歌”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描写五月景象的诗歌。诗中的“家带辟兵符”可能意味着家中藏有重要的武器或标志,暗示了征人的责任感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 “螳螂诚有斧”则表达了一种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尽管螳螂拥有锋利的斧头,但仍不足以防御真正的威胁。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一句“才堪役鸡狗”可能是指征人虽身负重任,但依然保持着勤劳朴实的本色,如同家里的家禽一般辛勤劳作。
  1. 艺术特色
  • 《折杨柳歌 其五》的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
  • 诗歌采用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每句五个字,音韵和谐,易于吟诵。
  1. 文化意义
  • 《折杨柳歌 其五》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价值观念。它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情感寄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通过对《折杨柳歌 其五》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到这首五言绝句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高超的技艺,而且在情感和文化层面也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