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 其二

巢父洁身,天下为污。
四岳九官,而无匹夫。
傅说筑岩,维时商实。
爰立作相,不俟终日。
尚避海滨,二老是丽。
既载后车,三圣所师。
仲未伯齐,三逐何鄙。
生有父母,知有鲍子。
伯阳犹龙,和光同尘。
刍狗万物,圣而不仁。
丘明修辞,古之国工。
纵横六经,化裁与同。
干木偃息,大魏以藩。
式则闭门,迫则逾垣。
庄周非人,蓬累而行。
逍遥弄世,乃称达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善哉行 其二’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的作品,创作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曹操(约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他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在担任东汉丞相期间,后被加封为魏王,并在后世追尊为武王。
  • 政治成就:曹操在生前曾平定了多个割据势力,如二袁、吕布、刘表等,对外则征服了南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统一了中国北方。他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等,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 诗歌内容
  • 主题思想:《善哉行 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诗中反映了曹操在政治斗争和军事征伐中的孤独与反思,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善于通过对比和象征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感情。曹操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学影响
  • 历史地位:曹操不仅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善哉行 其二》作为曹操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影响力延续至今,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善哉行 其二》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它是曹操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诗中蕴含的思想和艺术手法至今仍被视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

《善哉行 其二》不仅是曹操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三国时期历史风云的一个缩影。它不仅展示了曹操的文治武功,更深刻反映了一个伟大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矛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曹操深邃的文学才华,也能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