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吟 草(壬午)

怪无端、东风才度,绕堤乱吐新青。
断根还自发,轮蹄朝暮,踏处尘轻。
无情如有思,做重茵、铺到离亭。
随去远萋萋,极目引却王程。
休憎。
金房玉砌,知人意、偏向愁生。
一番春过了,纷纷蜂蝶伴,好衬残英。
荒萤凝夜照,宿吟蛩、还起秋声。
鸣鴂后、霜清露白,未改芳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箫吟·芳草》是一首由王之道所创作的词作,它属于“芳草”这一词牌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信息,都是了解和欣赏该词的关键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

  1. 词牌与作者
  • 词牌介绍:“芳草”是一种词牌名,又称“凤箫吟”,属于双调一百字的词,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这个名称源自于对春天草地的描绘,常用以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 作者王之道:王之道是宋代的一位词人,其创作的《凤箫吟·芳草》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生平不详,但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刻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能力。
  1. 词作原文
  • 原文展示:《凤箫吟·芳草》原文如下:
    雨溟蒙,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时丰。登高随处好,银屏突兀,南峙对三公。真珠𬇘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
  • 词句解析:词中通过描绘农人丰收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农民辛勤工作成果的赞赏,以及对国家富饶和平的祝愿。其中“真珠𬇘露”指的是珍珠般的露珠,象征着清新和纯净;“菊更芙蓉”则形容了菊花与芙蓉花竞相绽放的美丽景象。这些生动的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1. 文化意义
  • 诗词鉴赏:通过对《凤箫吟·芳草》的赏析,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词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 国学传承:王之道的这首词作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展示了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凤箫吟·芳草》不仅是宋代文人王之道的一首杰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够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