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永宁许使君 其一

邢州十月凋白杨,城头出云垂太行。
把酒相看日欲堕,五马踟蹰大道傍。
问君胡为万里去,小臣罪合投穷荒。
我闻西南罗施国,风气郁塞殊阴阳。
长官椎髻见朝吏,海蛮醉鼓橐中装。
男儿贵至二千石,何地不可称龚黄。
壮游须令百粤尽,探奇更得浮沅湘。
永宁自恶无瘴疠,明年雨露生还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永宁许使君其一》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还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攀龙(1514年—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后七子”之一的领袖人物。他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对后世影响深远。长于七言近体诗,但其诗歌常被批评为“瞎唐诗”,反映了当时部分学者对诗歌艺术性的追求。
  1. 作品原文
  • 邢州十月凋白杨,城头出云垂太行。
  • 把酒相看日欲堕,五马踟蹰大道傍。
  • 问君胡为万里去,小臣罪合投穷荒。
  1. 作品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邢州十月凋白杨,城头出云垂太行”两句,构建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壮丽景色,白云缭绕、太行山雄伟地矗立在城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古老而宁静的边塞之地。
  • 情感表达:诗的后两句“把酒相看日欲堕,五马踟蹰大道傍”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与感慨。日落时分,两人把酒相对,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五马踟蹰大道傍”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离去的踌躇与徘徊,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
  • 主题深化:诗的最后一句“问君胡为万里去,小臣罪合投穷荒”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既是对友人远行的关心,也是对自己责任和使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和个人命运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担当。
  1. 写作背景
  • 《送永宁许使君其一》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创作的。当时正值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动荡时期,边疆战事频发,国事堪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李攀龙写下了这首送别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思考。
  1. 文化意义
  • 《送永宁许使君其一》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的佳作。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送永宁许使君其一》不仅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打动人心,更在历史和文化层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