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人 其二

吴门市卒能逃名,长安贵人非其情。
南山薄田春自耕,盛世为农亦足老,少年何用随诸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山人·其二》是明朝李攀龙所作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背景,包括其原文、翻译及赏析等内容:

  1. 原文概述
  • 内容摘要:李攀龙的《杨山人·其二》描绘了一个市井小民在长安的生活状态。诗中描述了吴门市卒(即吴门市的小职员)能逃离名利场的诱惑,选择在南山脚下耕作生活,享受着盛世农作所带来的安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平凡而满足生活的向往。
  1. 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李攀龙生活在明朝中期,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为一个文人,李攀龙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生理想的探索与思考。
  • 文学风格:李攀龙的诗作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体现了他个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吴门市卒”和“长安贵人”等意象,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诗人表达了对平民朴素生活的赞美和对贵族浮华生活的批判。
  • 情感表达:诗中的“南山薄田春自耕”一句,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内心宁静与和谐的象征。通过这样的描写,李攀龙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回归自然的情感诉求。

《杨山人·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也是李攀龙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思考和反映。通过对市井小民简朴生活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价值的重视。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