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 其十二

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
不见孙叔敖,其子行负薪。
五霸相代兴,主烈难为臣。
令名有遗封,馀财喜没人。
寝丘虽言恶,千载功无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古 其十二》:诗中寓言,世态人情

《咏古 其十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人性、世情的深刻洞察。在阅读李白的《咏古 其十二》时,我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这首诗以鹿起兴,说善良纯真的生命往往因外界的诱惑和陷阱而遭殃;又说即使如青桂树般高洁之物,也难免被暗藏的害虫侵蚀,暗示美德亦难逃世俗的侵蚀;而后直接揭示了世人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即便是亲近之人,也可能因利益冲突而反目成仇;最后以华丽辞藻描绘了美好事物的毁灭,说美好与悲剧并存是常态。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性、世情的深刻洞察与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有对人性复杂面的批判,寄寓着身世之感。

通过《咏古 其十二》,我感受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具有深邃思考的哲学家。他以诗歌为媒介,将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这种深入骨髓的人文精神,让我对李白及其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

在当代,虽然我们不再生活在那个时代,但通过《咏古 其十二》,我仍然能体会到李白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敏锐洞察。《咏古 其十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咏古 其十二》不仅是一首反映现实、表达情感的好诗,更是一本启迪思考、引人深思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首诗,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反思社会的变迁,探索人性的奥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