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左史初度寄怀 其一

当年曼倩负仙才,此日金门割肉回。
自罢文园长病渴,偷桃好寄故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伏日左史初度寄怀·其一》是明朝李攀龙的作品。此诗以李攀龙的才情和人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成就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代著名文学家、官员,与谢榛、边贡并称“明三大家”,是明中叶的重要文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既有豪放的气势,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因此被后世广为传颂。

  2. 诗歌原文:当年曼倩负仙才,此日金门割肉回。自罢文园长病渴,偷桃好寄故人来。

  3. 诗歌鉴赏

  •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才华的失落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过去辉煌成就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慨,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眷恋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 艺术手法:在艺术形式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曼倩”,指的是汉代司马相如,他因才华横溢而被汉武帝赏识;而“割肉回”则暗示了李攀龙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挫折。此外,诗中的“偷桃”意象,也暗喻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既有对过去辉煌成就的自豪与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忧虑。尤其是最后的两句“自罢文园长病渴,偷桃好寄故人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他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1. 写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史料记载不多,但可以推测它可能与李攀龙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明朝的一位重要官员,李攀龙的生活经历了起伏跌宕,这可能也是他创作这首诗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回顾自己的辉煌成就,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展示了自己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

《伏日左史初度寄怀·其一》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李攀龙个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