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燕支山下几回春,坐使蛾眉误此身。
二八汉宫含笑入,一时红粉更无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前七子”中的谢榛、王世贞等人有紧密的联系,并倡导了文学复古运动。在文坛上,他主盟长达二十余年,对后世影响深远。
  1. 作品原文:《和聂仪部明妃曲·其四》原文如下:
    燕支山下几回春,坐使蛾眉误此身。
    二八汉宫含笑入,一时红粉更无人。
  •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王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义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 诗中的“燕支山”象征着边远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但同时也暗示了王昭君不得不离开家乡的悲凉境遇。通过对比“坐使蛾眉误此身”,诗人表达了对王昭君悲剧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 “二八汉宫含笑入”描绘了王昭君美丽而含蓄地进入汉宫的情景,这里也反映了王昭君的美貌不仅令自己受宠,也为国争光。然而,“一时红粉更无人”则揭示了她的美丽最终未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反而增添了她的孤独和哀愁。

李攀龙的《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承载着历史沧桑和文化反思的佳作。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相关推荐